應對金融危機不能“等靠要” 民營企業要有新作為
2009/5/25 From: 陽江十八子
危機中抓機遇 變被動為主動
人民網廣州2月16日電(記者吳齊強 本報記者黃大渺)16日,正在召開的廣東省“兩會”上,民營企業如何應對金融危機成了熱門話題之一。人民網記者專訪了廣東省第十一屆人大代表、陽江十八子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積回。
李積回說,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不可避免的影響到我國的相關產業,特別是我國的傳統五金刀剪產業,無論企業的大小,幾乎全行業都受到強烈沖擊,有的甚至遭受毀滅性打擊,許多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。
陽江十八子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內銷為主、外銷為輔的刀剪產品企業,刀剪產品在國內具有良好品牌效應。全球性金融風暴同樣對該公司產生影響,產品的生產、銷售受到不同程度沖擊。
金融危機是柄“雙刃劍”,民營企業要及早安排,努力“!敝袑ぁ皺C”,轉“!睘椤皺C”, 李積回認為,經濟的發展總是在曲折中前進,有高峰就必然有低谷,從某種程度來說,危機不可避免。因此,我們必須要正視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,做好應對危機的各種準備。同時,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,有“!本陀小皺C”,危險中一定蘊藏著契機。只要我們勇敢的正視危機中出現的問題,及時調整發展思路,危機就會成為我們尋找出路的壓力,催生變革的動力。
傳統中小企業一直運用傳統制作,沿襲民間工藝,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。最大的比較優勢就是廉價的勞動力資源。包含小五金、小食品、輕紡等行業,需要眾多的勞動力參與,屬于勞動密集型的產業。從我國目前的就業格局看,較大部分的農村勞動力的就業范圍都選擇在傳統企業,根據農村勞動力的知識結構現狀,吻合了農村勞動力的就業途徑,解決了龐大農村勞動力、企業下崗人員、閑置勞力等的就業問題。
陽江十八子集團面臨金融風暴沖擊,冷靜思考,沉著面對,利用契機練好內功,站穩腳步,公司和工會聯合向員工承諾:不裁員,不減薪。穩定了員工隊伍,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根本的保障。
一是規范銷售市場,開拓產品銷售渠道;根據國內市場狀況,特別是農村市場的廣闊空間,成為了刀具產品的又一新的銷售渠道,陽江十八子特別開發了適合于農村廣大用戶的新產品“新農村”系列產品,滿足農村市場的尋求,拓寬了產品的銷售渠道。
二是抓好產品調整,加大內銷和外銷的力度;對現有的產品系列進行了優化調整組合,利用元旦、春節等銷售旺季,抓好促銷活動,優惠于民,回饋消費者。同時,還針對出口貿易,實行了有選擇性的開拓國際市場。年初,陽江十八子與伊朗一次性簽訂了200萬美金的刀具產品出口業務。通過新興市場的增長來彌補發達市場的下降,借助市場多元化減小金融風暴的影響。
三是降低管理成本,提高經濟效益;針對企業的運作形式,從管理上合理調配人員,進行優化配置,細化工作崗位,確定生產目標和任務。達到了低成本運作,高效益產出。
四是抓住旅游資源,充分發揮“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”的效應作用,拉動市場消費;陽江十八子作為“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”,吸引了國內外的游客,通過增設“十八子唐都”、“時光隧道”、“擊鼓擂臺”、“十八般兵器”、“刀剪產品制造過程”等三條旅游景點線路,及配套的廣東陽江飲食文化窗口“十八子飯店”,全方位開放和服務,留住顧客,拉動消費。
五是加強企業員工的培訓學習,提高員工綜合素質。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,采取“忙時抓生產,閑時抓培訓”的方式,聘請專業講師和工程師,進行全面的專業培訓和指導,使員工的素質整體達到提高。特別使專業技術更加嫻熟,為制造更好的優質產品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。
李積回表示,金融風暴的影響已經不可避免的沖擊到所有的企業,正確面對是當務之急。我們不能夠等政策靠政府,不能夠將損失和風險轉嫁給社會和員工,企業必須要主動承擔社會責任。同時,企業自身需要產業結構調整,企業管理需要更加規范,同時更需要廣大員工的理解、支持和參與。我們民營企業有信心尋找金融風暴的契機,強素質、練好內功,共同應對金融風暴的侵擾和影響。